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哪些(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哪些 分別解釋含義)
一般工業企業采用的存貨計價方法哪種更好?
1、一般工業企業采用個別計價法比較好。這種方法便于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于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2、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是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如果存貨種類不多 可以考慮先進先出法或后進先出法
如果存貨種類繁多則采用加權平均法比較合適
移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不提倡
下面是一些理論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分批實際法,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分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準確,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對發出和結存存貨的批次進行具體認定,以辨別其所屬的收入批次,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并且采用這種方法極易被用作調節利潤的手段。因為如果營業不佳,估計利潤不高,管理人員就可以高價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潤,或以相反的方法調低利潤。
企業中一般不能互換使用的存貨、或為特定的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并單獨存放的存貨,以及購入批次少、容易識別、單位價值較高的貴重物資,一般采用個別計價法。并且這種方法在實地盤存制和永續盤存制下均可使用。
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也稱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貨數量和本月購進存貨數量作為權數來確定本期存貨發出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只需在月末計算一次,比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確定存貨成本,無法隨時從賬面上提供存貨的結存金額,不利于加強存貨的日常管理。同時無論在上漲還是下跌情況下,計算出的存貨成本與現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這種方法在實地盤存制下才可用。
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是指以本批購進數量加賬面結存數量的權數,滾動計算加權平均單價,并據以確定存貨發出成本與期末存貨成本。
移動平均法的優點在于能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并且每次購入存貨的單位成本和購入前庫存存貨的單位成本對發出存貨成本的影響,分別與購入數量加購入前庫存數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計算較為客觀可信,但與市價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頻繁地計算移動單位平均成本,使存貨核算相當繁瑣。對于儲存在同一地點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貨一般采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只能用于永續盤存制,不能用于實地盤存制。
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根據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的成本流轉假設對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進行計價的方法。在物價持續上漲情況下,采用此法使存貨發生成本降至最低,從而使賬面利潤需增,導致資本分派過度,對企業的長期經營不利。
經營活動受存貨形態影響較大或存貨容易腐爛變質的企業,一般采用先進先出法,并且這種方法在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下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相等。
后進先出法
后進先出法是根據后購進的存貨先發出的成本流轉假設,對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進行計價的方法。
采用后進先出法計算的發出存貨的成本接近于近期市場價格,使現時成本與現時收入得到配比,從而較合理地確認了當期收益,在物價持續上漲情況下,可以使當期出材料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延遲企業交納所得稅,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由于期末材料結存成本是按早期價格確定的,這樣也減少了庫存材料的資金占用,可以增加企業后勁,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符合穩健性原則。但這種方法有可能會造成成本虛增或虛減。并且在實地盤存制和永續盤存制下,這種方法計算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不相等。
太多了 各優點要自己看 很詳細可能你有點弄混了
一般來說,存貨的計價是指存貨的成本計價方法,即個別,先進先出,加權平均,這些方法是用來計算存貨的單位成本和賬面價值的。這三種方法是會計準則規定的成本計價方法,沒有其他計價方法
你說的發出存貨計價和期末存貨計價,是以上三種成本計價方法的使用目的,不是方法,即為了準確核算發出存貨、期末存貨的單位價值和總體價值,而采用個別、先進先出、加權平均這三種方法
而你后面解釋的【實際計價和計劃計價】、【售價法,毛利率法】和【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又是不同概念,實際計價和計劃計價是核算生產成本的方法,售價法、毛利率法類似于產品定價方法,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是判斷存貨是否發生減值的方法,這幾個不是存貨計價的方法。
我覺得,你這個論文題目是讓你討論【個別、先進先出、加權平均】對存貨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便利性,例如個別計價法最準確,但工作量大不易操作,先進先出和加權平均的計算量小,但容易受到短期價格波動影響導致平均成本偏離實際成本
發出存貨的計量四種方法的總結
1、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2、移動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3、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
4、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先按計劃成本對存貨的收發及結存進行核算,并及時計算存貨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月份終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將上述差異分配于發出存貨的成本中,將已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擴展資料: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存貨包括下列三種類型的有形資產:
⑴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存儲以備出售的存貨。這是指企業在正常的過程中處于待銷狀態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庫存產成品及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
⑵為了最終出售正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存貨。這是指為了最終出售但目前處于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在產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資等。
⑶為了生產供銷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務以備消耗的存貨。這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耗用而儲備的各種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貨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⑴存貨是有形資產,這一點有別于無形資產。
⑵存貨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在企業中,存貨經常處于不斷銷售、耗用、購買、或重置中,具有較快的變現能力和明顯的流動性。
⑶存貨具有時效性和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性。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下,存貨能夠規律地轉換為貨幣資產或其他資產,但長期不能耗用的存貨就有可能變為積壓物資或降價銷售,從而造成企業的損失。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發出存貨計價1、先進先出法。它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為假設條件,按照貨物購入的先后順序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實際成本的方法。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
2、加權平均法。它是指以期初存貨數量和本期收入存數量為權數,于月末一次計算存貨平均單價,據以計算當月發出的存貨和月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的方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
加權平均法較上述兩種方法簡便,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3、移動加權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進貨以后,立即為存貨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作為下次發貨計價基礎的一種方法。
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4、個別計價法。它是指每次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按其購入時的實際成本分別計價的方法。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先按計劃成本對存貨的收發及結存進行核算,并及時計算存貨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月份終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將上述差異分配于發出存貨的成本中,將已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1.先進先出法:假定先購進的貨物先發出,并據此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2.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平時不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月末根據各種價格的商品成本之和除以商品的總數量計算出平均單價,并據此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3.移動加權平均法:每購進一次貨物計算一次單價,發出時以最近一次的平均單價計算。在一個會計期間內需要多次計算單價。
4.個別計價法:逐一辨認并確定各批發出存貨的成本。計算最準確,工作量最大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F在已經不用后進先出法了?!局R點】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
企業可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1)發出存貨不能采用后進先出法計量。
(2)期初存貨+本期購貨=本期銷貨+期末存貨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提示】先進先出法下,當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如果存貨的市價呈上升趨勢則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存貨價值。
(二)移動加權平均法
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三)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某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某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四)個別計價法
【提示】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撥打電話:180-0155-8858
在線咨詢:點擊發起人工客服會話>>>
在線預約:點擊即可人工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