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謎一樣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謎一樣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地圖簡介1。個人所得稅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卻讓人如迷心竅。
2.在明確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之前,只談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會讓你頭腦一片漿糊。
3.研究個人所得稅,筆者建議的重點是:(1)經典九項征稅范圍: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2)整理稅率表:四類稅率表,三類扣繳稅率表,一類特殊項目稅率表。
(3)搞清楚納稅人的身份: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
(4)應納稅額的計算,各有特色,值得細細品味。
(5)稅收優惠。略知一二,心中有數,提升財稅專業地位水平。
(6)常見特殊事項的處理和歸納。大多數稅總是有一些特立獨行的所有者。
(7)境外所得扣除政策。燒腦男致力于知識點。
(8)納稅申報。有點瑣碎。不學的話對不起前面提到的努力。
4.搞清楚稅率表是換一種方式研究個人所得稅的重要思維導圖,就像新西藏公里一樣,為去西藏的旅行者提供了方向。
5.形式上,個人所得稅稅率分為三大陣營,一是超額累進稅率表,二是固定比例稅率表,三是扣繳稅率表。
6.每個稅率表都有相應的編號,稅率表1、稅率表2、稅率表3、稅率表4、扣繳率表1、扣繳率表2和比例扣繳率(表4)。說清楚,打開理解個稅的新視野。
一、適用稅率項目分類。稅率表
第三,扣繳率
四。特殊稅率表
新版:個稅基本算法、特殊算法及稅率表
一.概述
1.收入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個人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五)營業收入;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9)偶然收入。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應當按照納稅年度合并計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小時扣繳預繳稅款;需要進行最終結算的,應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最終結算。
非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按月或者分項繳納個人所得稅,不進行匯算清繳。
2.適用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2)營業收入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3.特殊情況
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居民個人取得的年綜合所得不超過12萬元需要匯算清繳的,或者年匯算清繳額不超過400元的,可以免于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但扣繳義務人在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時未依法扣繳預繳稅款的除外。
二。預扣義務的范圍
扣繳義務人是指支付個人收入的單位或者個人。
(一)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下列所得時,應當辦理個人所得稅全額扣繳申報。
1.工資、薪金所得;
2.勞務報酬所得;
3.報酬收入;
4.版稅收入;
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6.財產租賃收入;
7.財產轉讓所得;
8.意外收入。
(二)特殊情況下的扣繳義務人
1.受讓方為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
2.對于限售股轉讓所得的個人所得稅,個人股東開戶的證券機構為扣繳義務人,證券機構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
3.個人領取年金時,個人所得稅由年金托管人代扣代繳。
4.拍賣個人財產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由拍賣單位代扣代繳,并按規定向拍賣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三)扣繳義務人的義務
1.申請個人所得稅全額扣繳申報。
(1)所有員工的全額扣繳申報。
全額扣繳明細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稅款次月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全部個人(包括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的相關信息、已繳金額、扣除項目和金額、具體扣繳金額和合計扣繳金額等涉稅信息。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在按月扣繳工資、薪金所得預繳稅款時,根據居民個人提供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稅前扣除。
納稅人取得應納稅所得額時,向扣繳義務人提出需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并提交相關信息和資料??劾U義務人在扣繳稅款時,應當按照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有關辦法辦理。
扣繳義務人應當在次月扣繳申報中向稅務機關報告納稅人向其申報的基本信息的變化情況。
扣繳義務人發現納稅人提供的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可以要求納稅人修改。納稅人拒絕修改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向稅務機關報告。
納稅人拒絕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扣繳義務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
(二)匯總申報
上市公司向股東分紅并代扣代繳已申報的利息、股息和個人所得稅時,可以選擇匯總申報方式。
2.向納稅人提供預扣信息
工資、薪金所得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后的兩個月內,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收入和扣繳的稅款等信息。納稅人需要在年中提供上述資料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提供。
支付工資、薪金以外收入的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稅款后,應當及時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收入和扣繳稅款等信息。
3.特殊預扣
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在同一單位每月從工資、薪金中扣繳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所得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在本年度工資、薪金中扣繳個人所得稅時,扣繳義務人從1月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扣除累計費用。即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當月,暫不扣繳個人所得稅預繳款;累計收入超過60000元的當月及年度內后續月份,提前扣繳個人所得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辦理全體員工的全額扣繳申報,并在《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對應納稅人備注欄中注明“上年度每月進行申報,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字樣。
居民個人按照累計預扣法從勞務預付款中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比照上述規定執行。
三。稅收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
1.居民納稅人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扣繳法計算扣繳稅款,并按月進行扣繳申報。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累計預扣稅額為納稅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扣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費用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適用個人所得稅扣繳率表1(見附件),計算累計扣繳稅額,再扣除累計減稅額和累計扣繳稅額。當余額為負數時,將不給予退稅。納稅年度結束后余額仍為負數時,納稅人在年度匯算清繳中進行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多退少繳稅。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扣繳的稅款=(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扣繳額×扣繳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扣繳稅款。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費用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費用累計扣除額按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至本月在本單位就業月數計算。
(1)年度一次性獎金
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所得的數額。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后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以下簡稱164號文),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分別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獲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居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4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央企負責人年度績效工資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
中央企業負責人取得年度績效工資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績效工資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征收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7〕118號)規定的,參照2023年12月31日前年度一次性獎金執行;2024年1月1日以后的政策另行規定。
(3)上市公司股權激勵
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等股權激勵(以下簡稱股權激勵), 符合《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收入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和《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票增值權收入和限制性股票收入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號)的規定,在2022年12月31日前, 如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稅收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實施的通知》(財稅〔2015〕116號)第四條第一項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01號)第四條規定的相關條件,則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獲得兩次以上(含兩次)股權激勵的,應按上述規定納稅。
2023年1月1日以后的股權激勵政策另行規定。
(4)個人領取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領取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103號)規定的,不并入綜合所得,全額單獨計算應納稅額。其中,應適用月稅率表計算納稅額;按季度領取的,平均份額計入各月,適用月稅率表,按照各月領取的金額計算納稅;按年征收的,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個人因出境定居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中的資金,或者其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繼承人死亡后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中的余額,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除上述特殊原因外,個人一次性領取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余額的,適用月稅率表計算納稅。
(5)解除勞動關系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用人單位發放的其他補貼),在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的數額不計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6)提前退休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辦理提前退休手續的個人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的實際年限平均分配,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分別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 {[(一次性補貼收入÷提前退休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限)-費用扣除標準] ×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提前退休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限。
(7)內部退休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個人在前用人單位辦理內部退休手續后取得的一次性所得,按照辦理內部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的月份進行平均,將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與當月的費用扣除標準相結合,以余額為基礎確定適用稅率。然后按照費用扣除標準扣除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按照適用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8)單位向職工低價出售房屋的政策。
單位以低于購建成本的價格向職工出售房屋,職工少支出差額,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單位低價向職工出售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13號)第二條規定的,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差額收入除以12個月取得的金額。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將根據月稅率表確定,稅金另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職工實際支付的購房款與房屋購買或建造成本價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9)對外籍個人的補貼政策。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外籍個人,可選擇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1994]2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取得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7〕54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在港澳取得住房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2004〕29號)外籍個人一經選定,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自2024年1月1日起,外籍個人不再享受住房補貼、語言培訓費、子女教育補貼等免稅優惠政策,應按規定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2.非居民納稅人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按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3(見附件)計算。
非居民個人應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保持代扣代繳方式不變,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應當將基本信息變更情況告知扣繳義務人。年度結束后,按照居民有關規定進行最終結算和支付。
(二)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1.居民納稅人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下列方法按月或者按小時扣繳預繳稅款:
稿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
費用扣除: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按800元計算扣除費用;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計算扣除費用。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各項所得的金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扣繳額,計算扣繳稅款。勞務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扣繳率表二(見附件),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扣繳率。
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并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額,多退少補。
特殊情況:保險銷售人員和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的計算
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取得的傭金收入,屬于勞務報酬所得。收入扣除20%費用后不含增值稅的余額為收入額。收入額在扣除展業成本和附加稅費后,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的展業費用按收入的25%計算。
扣繳義務人向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支付傭金收入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扣繳稅款。(見居民納稅人工資、薪金所得計算方法)
【備注】居民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進行匯算清繳。
上述三項收入的年度匯算清繳稅額的計算方法與預扣稅款的計算有區別。主要區別是:
第一,收入的計算方法不同。
年度匯算清繳時,收入額為收入減去20%費用后的余額;預扣預付款時,收入額為各項收入扣除費用后的余額。其中“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按20%計算成本”。
第二,免賠額項目不同。
上述三項所得,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屬于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四項所得總額減除費用六萬元和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上述三項收入提前扣繳時,專項附加扣除不予扣除。
第三,適用稅率/扣繳率不同。
年度匯算清繳時,對所得組合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扣繳預付款時,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扣繳率,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扣繳率。
個人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匯算清繳時向稅務機關提供相關資料,扣除專項附加扣除。
2.非居民納稅人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下列方式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3》(見附件)計算應納稅額。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減除20%費用后的余額;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
非居民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年度終了后按照居民個人相關規定進行匯算清繳。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扣繳義務人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或者偶然所得時,應當依法定期或者按月代扣代繳稅款。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四)支付收入的納稅時間
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所得的,應當一次取得;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所得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所得為一次。
財產租賃所得為一個月內取得的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為一次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偶然所得,每次所得。
[附件個人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扣繳率表1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收入適用代扣代繳)
個人所得稅扣繳率表2
(居民個人薪酬收入適用代扣代繳)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3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
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稅率表
撥打電話:180-0155-8858
在線咨詢:點擊發起人工客服會話>>>
在線預約:點擊即可人工預約服務>>>